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质、颜色等非正常的病理性改变,并伴有其他的症状。周期的改变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的改变包括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现代医学认为,月经是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出血,和卵巢激素有关。营养失调、精神过度紧张、寒冷都可致卵巢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导致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分类型
气虚血瘀型:可见量多色淡、腹胀便溏、头晕心慌。
痰湿凝滞型:可见胸脘痞闷、量少质稀。血热妄行,可见月经先期、量多红色、心烦口干。
肝肾不足型:可见月经混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精神抑郁型:可见经期不定、胸闷肋胀、嗳气、食少腹胀。
古代灸法治疗月经不调的文献在取穴方法上,多为随证取穴。冲任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关元属任脉经穴,又为全是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又取气海,阴交、石门、中脘、中极、曲骨等任脉上的穴位,可有相同的作用,使冲任调和,月经才能应时来潮。三阴交为足三阴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单调可调补三阴经经气,从而和血调经,合谷是手阳明原穴,功善行气,与三阴交相配使用可益气调血,补养冲任。肾俞为肾之背俞穴,交信为足少阴肾经经穴,然谷为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水泉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阴谷为足少阴肾经的合穴,四满穴一说为奇穴,穴在下腹部,当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又一说为为肾经上穴位,穴在横骨上3寸,任脉旁开0.5寸,还有气血是肾经和冲脉之会、阴都,照海都为肾经上的腧穴,诸穴均可肾气,以益封藏,则血海蓄溢有时,经血可调,灸阳明经胃经穴以温通胞脉,活血通经,可使月经调畅。肝俞为肝之背俞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腧穴及原穴,行间为足厥阴肝经的荥穴,大敦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以及肝经上的阴包穴都可以疏肝解瘀,清泻血分之热,从而调达冲任;冲脉涵蓄调节十二经脉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又称为“血海”。足临泣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又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有了带脉的约束,调节功能才可正常,则经脉气血的循行才能保持其常度,月经才能按期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