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世纪女性月经不调需要去医院治疗吗

女性对于月经这个老朋友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仅有的一点知识都是由母亲教授的,这就导致了月经成为了女性“最熟悉的陌生人”。什么是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病么?那么就需要先了解正常月经是什么样的:

月经不一定是「月」经

你看,虽然名字叫月经,但实际上周期不一定非得一个月才算正常,不同的人前后相差一两个礼拜可能也都是没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规律。

就是说每次的间隔时间都是一样的,每次的持续时间也是一样的,每次的经量也都差不多,那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在很多人眼里的月经不调,其实就都不是真的不调了,而只是不同人的个体差异而已。

如果本来都是很有规律的,突然有一次月经提前了或者推后了,或者持续时间延长、缩短了,那么就可能发生了月经不调。

不过也先不要担心。你想,你一生之中要来几百次月经,哪能保证每次都那么准啊,偶尔出现个小波动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如果仅仅出现了一次月经不调,也先不要太着急,可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等到下次月经再看,如果恢复正常了,那也就无妨了。

小心不规则阴道流血!

不过,有一种情况要非常重视,那就是不要把不规则的阴道流血错当成月经。

月经的表现是阴道流血,但是阴道流血可不一定就都是来月经了。有些时候,其实是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这不是月经,而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比如说宫外孕。

怎么叫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呢?比如说经期突然拖了很长,或者经量有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颜色性状有明显变化,这都可能不是正常月经,即使是在该来月经的时候发生的阴道流血。

临床上经常会有宫外孕的患者,在该来月经的时候出了一点血,每天的量都比平时经量少,但又持续很长时间不干净,而且颜色发暗,这时候其实已经是停经了,但因为这个时间本来该来月经,所以就误以为是月经。

于是,本来宫外孕的典型症状「停经、阴道流血、腹痛」三联征,结果因为患者错当成月经,就把「停经」和「阴道流血」两个症状都忽视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某次月经不大正常,那也可能不是月经不调,而是什么其他疾病,因为那可能压根来的就不是月经。尤其是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别管你用的什么避孕方式,在你判断是月经不调之前,先测一下是不是怀孕了。

身体情报传递员

如果你已经连续两三个月经周期都有问题,或者一直以来周期、经期时间都不规律,那么你可能就真的是有月经不调,医院去看看了。

就像前面「月经个人档案」里提到的,月经的职业是向你传递身体的情报,而发生月经不调,也就意味着身体里可能出现了什么异常。

所以,月经不调只是一种症状,就像发烧、肚子疼一样,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外在表现。比方说肚子疼可能是阑尾炎,或者肠梗阻,或者宫外孕破裂等等,所以肚子疼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究竟哪种疾病引起的肚子疼,医生要针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

月经不调也一样,发生月经不调的时候,其实是反应了生殖系统或者和生殖有关的各种激素出现了问题,那么医生也要进行各种检查,去寻找到底是得了哪种疾病引起的月经不调。比如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等等,然后去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月经频多、期长

原因:多由无排卵性功血、黄体萎缩不全、黄体功能不足、排卵期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等导致。

表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治疗:需在经期“止血”,非经期“调经”,以缩短行经时间、减少月经量和调整月经周期。可按“热证”、“瘀证”和“虚证”辨治。

热证

肝郁血热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多提前,月经量多,或经来先后不定,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伴乳房或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口渴烦热,面红目赤,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

①断血流片:每次3~6片,每日3次。

②荷叶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非经期:

丹栀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2次。

阴虚内热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色红,质稠,伴潮热面红,手足心热,烦热少寐,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

葆宫止血颗粒(或安坤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

非经期:

知柏地黄丸(或浓缩丸):每次8丸,每日3次。

湿热证

辨证要点: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量不多或稍多,经色黯红,质稠,带下量多,色赤白或黄,伴下腹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及非经期:

宫血宁胶囊:每次1~2次,每日3次。

瘀证

血瘀证

辨证要点: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经间期阴道出血,甚至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经色黯有血块,伴小腹刺痛,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边尖边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

经血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

非经期:

复方益母草胶囊:每次2~3粒,每日2次。

虚证

脾气虚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或过期不净,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暴下或漓不止,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固冲止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

①人参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②宫血停颗粒:每次20克,每日2次。

非经期:

①补中益气丸(或浓缩丸):每次8~10丸,每日3次。

②黄芪颗粒:每次15克,每日2次。

肾阴虚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量或多或少,或经间期出血,或经行先后不定,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色鲜红,伴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气养阴,固冲止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

①妇科止血灵片:每次5片,每日3次。

②春血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非经期:

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每次8~9丸,每日2~3次。

月经稀少、闭经

本病多由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人流术后宫腔粘连、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等所致。治疗上需“活血、通经”以增加月经量,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可按“虚证”、“郁证”和“寒证”辨治。

虚证

肾虚精亏

辨证要点:周期延后,或伴量少,渐至闭经,色暗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面色晦黯,小腹冷,夜尿多,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中成药推荐

①归肾丸,每次9丸,每日2~3次。

②妇科再造丸,每次10丸,每日2次。

气血亏虚证

辨证要点:周期延后,经量素少或渐少,渐至闭经,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中成药推荐

①八珍益母片,每次2~3片,每日2次。

②驴胶补血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

气虚血瘀证

辨证要点:周期延后,经量渐少,渐至闭经,还见经色紫黯,有血块,舌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益气活血。

中成药推荐:

①定坤丹,每次3.5~7克,每日2次。

②调经止痛片,每次6片,每日3次。

郁证

肝郁气滞证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渐至闭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

中成药推荐

①妇科十味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②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

寒证

脾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延后,或伴量少,渐至闭经,色暗淡,质清稀,伴体型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态,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舌白,苔腻,脉滑者。

治法:健脾补肾,化痰,活血。

中成药推荐

调经促孕丸:每次5克,每日2次。

胞宫虚寒证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渐至月经停闭,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扶阳祛寒。

中成药推荐:

艾附暖宫丸(或妇舒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月经不调治疗得当,多易痊愈。月经先期、经量过多伴经期延长并见的,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崩漏,使病情反复难治愈。月经后期,月经量少并见,治疗不及时的话,可发展为闭经。生育年龄,若月经量少、后期,可发展为不孕。

END

医院

  医院医院重点发展科室,属于市医保定点单位,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治病救人"为办院宗旨,严格按照标准建立的专业服务于女性健康的医疗机构。

推荐阅读:

★腹痛、月经不调、发热……你可能是附件炎!!!

★女人痛经,不可不知的那些事!瞧瞧……

有问题,电话咨询更方便→→-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白殿疯开始长在什么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ozw.com/jbzd/1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