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正常,是一个女性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女性生育能力健康的重要标志。现如今,却有很多女性为月经这事儿烦恼着,每月那几天,月经来与不来,都是那样的随心所欲,让人不知所措、惊恐不安。你这么美,怎能让月经不调破坏这美的韵味?月经不调怎么办?方法尽在正文中。
健康女子,通常到了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逐月1次,每次持续3~5天,颜色鲜红,数量50~mL,一般到45~50岁停经。中间除妊娠、哺乳而外,都是有规律的按期而行,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经期失常为其临床表现,若经期超前7天以上的称为月经先期;经期落后7天以上的称为月经后期;或先或后没有定期,而前后差错也都在7天以上的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以上情况连续2个月以上或有行经期、经色、经量改变的均可称为月经不调。
方一1.取穴
主穴:关元、血海、三阴交。
配穴:天枢、足三里。
2.操作方法
血海两边同时下针,用捻转手法,有的酸胀感直达少腹子宫部,余穴按常规针刺,捻转或刮针手法,每日针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少腹部可针后加灸30~60分钟。
3.病例
宋某,女性,34岁。
30岁时患月经不调,月经前后无定期,经色紫暗,有血块,行经时腹胀腰酸;经量可。先针血海穴,两边同时针刺,并行捻转术,酸麻胀感放射到少腹部,后针天枢、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关元刮针手法,余穴捻转刮针手法,每日针1次,7天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而愈。
方二1.取穴
主穴:阿是穴,关元、血海。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2.操作方法
月经不调患者多数在腰骶部有酸痛反应,此处即阿是穴。阿是穴针后拔火罐,针关元时用3寸毫针先垂直针刺,针深至2.5寸左右,徐徐上下提插数下,可有酸胀反应反射到整个少腹部,再将针提至皮下向中极穴方向刺(约45°角)透至中极为度,也做提插手法,有强烈针感后留针15~30分钟;针血海、三阴交时,宜两侧同时进针,用捻转手法,针感到达少腹部的为佳,有针感后留针15~30分钟。
3.病例
张某,女,26岁。
月经先后无定期已6年,结婚3年无生育,兼有口干、失眠、倦怠无力等症状。经血来潮腹痛,经色紫黑成块,腰骶经常酸痛,经期加重。按上法治疗6个疗程,经期即恢复正常,后怀孕生子。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等发生异常的现象,其致病原因很多,病情也相当复杂。中医学早在秦汉时代已对女子生理的月经问题有了相当认识。《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充分说明了妇女的月经机制,自成熟到退化的整个过程和作用,从而认识到妇女的生殖年龄自14岁开始至49岁终了。天癸至是指女子性腺功能已达成熟时期,天癸竭是指性腺功能已达衰退时期,天癸虽不是专指月经,但两者是互相分不开的。《内经》这几句话,乃是说天癸是月经来源的主要因素,有了天癸以后,便能使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才能按时来潮。否则,就造成月经不调,而影响了妇女的生殖。如王子亨说:“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状,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一般中医书籍多以先期为热,后期为寒,过多为有余,过少为不足。其实先期亦有属寒的,后期也有属热的,过多也有属虚的,过少也有属实的。必须结合全身症状以及月经的色、质、量等仔细分辨,切忌偏执一见,贻误病情。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说:“假如脏腑空虚,经水淋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使断为热;又如内热血枯,经脉迟滞不来,岂可便断为寒。必须察其兼症,如果脉数内热,唇焦口燥,畏热喜凉,斯为有热;如果脉迟肤冷,唇淡口和,喜热畏寒,斯为有寒……再问其经水血多色鲜者,血有余也,血少色淡者,血不足也。”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
本文选自《孙学全针灸临证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孙学全,孙红兵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