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月经不调原因多种,该如何施灸

月事异常又称为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四个方面的异常改变。因为经色、经量与经质常随经期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月经不调可概括为三种情况:

一是:月经先期,即经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几天就来一次月经;

二是:月经后期,即经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四十到五十天才来一次月经;

三是:月经先后无定期,即月经提前或错后7日以上,提前者可能十几天就来月经,错后者可能五十天左右才来月经。

月事异常的女性往往又伴随其他症状,其所伴随的症状多为与上述各通路相通的末端部位出现异常表现,例如:有些女性一来月经就头痛或头晕,有些女性一来月经就流鼻血,有些女性来月经就口腔溃疡,有些来月经脸上就长痘,有些来月经就乳房胀痛,有些则一来月经表现为情绪异常,一些则一来月经就泄泻,还有一些女性一来月经就失眠等等。这些表现都是女性月经排的不够好所造成的,若月经排泄正常了,这些症状表现也就随之消失了。

月经不调如何施灸

女性月经不调往往有很多原因,但究其根本,多数和虚寒、淤堵、代谢不畅、体内有炎症有关系。艾灸是祖传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传承数千年,具有温通气血、排湿除寒、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固本培元、扶阳固脱等功效。尤其是艾在灼烧时一方面会释放芳香气味,透皮吸收,另一方面其红外线效应又可以穿筋透骨、直达脏腑,整体调节人体內机能,从而达到有效缓解女性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作用。艾灸可以有效帮助女性朋友月经期间缓痉、活血、通络、止痛,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很多中医都称赞,治疗痛经、宫寒、不孕、妇科炎症上,艾灸疗法是不可替代的。

1.血虚型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舌苔少,脉弱无力。

推荐施灸: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2.肾虚型月经不调

月经初潮较迟,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头晕耳鸣,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推荐施灸:肾俞穴、关元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太溪。

3.血寒型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推荐施灸: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4.气郁型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喜叹息;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推荐施灸:肩井穴、太冲穴、命门穴、关元穴、期门穴。

5.气虚型月经不调

月经周期易提前,经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肠胃消化功能不好或易腹泻的情形。脸色苍白,舌质淡白,脉弱。

推荐施灸:血海、足三里、中脘、脾腧、肾腧、八髎穴。

6.血热型月经不调

月经易提前,经量较多,色深红或紫红,质地较黏稠,平时容易心胸烦热,面赤口干,白带黄稠有异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苔舌少,脉细者为虚热症。除了遗传因素外,此种体质可因长期晚睡、熬夜,或平时情绪过度激动,或爱吃辛辣的食物所造成。治疗时宜凉血固经。

推荐施灸:关元穴、行间穴、地机穴、血海穴、三阴交穴、丰隆、太溪、涌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ozw.com/jblcbx/1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