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经基本正常,为什么两年了还是怀不上?”
“第一次怀孕流产了,丈夫要不要检查?”
“我闺蜜宫外孕,很可怕,有没有办法预防?”
“我想做试管婴儿,为什么医生说不行?”
“正在备孕,需要吃些什么补品呢?”
……
现代社会,“生儿育女”这件事,不像过去那么简单,充满“曲折”和焦虑。
今天小康妹为大家请来海派中医代表、世界著名生殖内分泌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名老中医、有“世界外婆”美誉的俞瑾教授团队以及川派妇科名家、妇科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学术继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谭万信教授,聊一聊不孕不育与优生优育话题。
不孕不育诊治路上,你踩过哪些“坑”?
霍菊主任和谭万信教授,两人临床经历加起来80余年,看过病和病人很多,对各种不孕不育疾病治疗颇有心得。
他们认为:孕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最基本条件是健康合格的卵子和精子,在通道(输卵管及其拾卵蠕动功能)顺利相遇,以及适合精卵着床发育的子宫和内分泌环境,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否则都不可能正常自然怀孕。
不孕不育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表现。这是他们结合临床总结的,在不孕不育求治路上,遇到过的误区和“坑”:
第
1
类
不上心型,不重视,太过顺其自然
很多年轻夫妻,也不是想当“丁克”,但对生育这件事不上心,对父母长辈的催促也能“泰然处之”,认为生育是顺其自然的事,是上天赋予的礼物,该有时终究有,一再地等靠,错过男女的最佳生育年龄,不利于优生优育。
第
2
类
急于求成,盲目信任各种检查和高技术方法
现代快节奏、讲效率的社会,很多人对生儿育女也讲效率,典型的线性思维,碰到生育障碍,迷信各种检查,查过去、查过来,总想找到“蛛丝马迹”,弄明白“原因”,针对性“解除”......
只要听到有什么高技术治疗,就想去用,钱不是问题,只要能快速治好“病”,怀上“孕”,吃药、打针、输液、手术、试管婴儿都可以……结果弄巧成拙,给身体造成创伤、欲速不达,有的甚至给自己身体带来危害和损伤。
第
3
类
迷信经验和偏方、缺乏现代医学知识
有些生活经验很浓厚的家庭,对老中医很信任,把中医误解成偏方,家里亲戚长辈到处打听生育秘诀、偏方,这个不行换另一个,喝得发吐,吃出胃肠病了,结果当然是怀不了孕。
第
4
类
过于焦虑、想优生就滥补
社会竞争激烈,不想让孩子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一开始备孕就有很多“规划”。总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大,环境、食物污染严重,对自己身体能否孕育出“健康聪明”宝宝没有信心,需要补一补,夫妻顿顿吃补品,虫草、鹿茸不离口,结果几年肚子还不见动静,有的还发生意外流产。
第
5
类
忽视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事
在大男子思想严重家庭和地区,很多不孕不育夫妻,女方笃定认为自己的问题,到处求医治疗,反复检查治疗,而丈夫认为“我身体很好,没问题”,“责任不在我”,从来不做相关检查和治疗。临床研究发现,由于丈夫精子质量问题引起的不孕和反复流产很多,需要特别重视。
治疗不孕不育,需中医整体系统思维
谭万信教授和霍菊主任都认为:从生物医学现有认知角度上,生育能力主要包括女性卵子发育与排卵、男性精子发育排精、受精、胚胎着床和妊娠分娩等环节,与男女双方都有关,而且这些因素与每个具体的“人”相关。
还与精神状态、环境、条件相关,各环节、各因素互相交叉、互相关联,与不孕这个结果还不是简单的映射关系。”在分析解决不孕不育的时候,需要中医系统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