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月经不调的治疗

告知:中医是慈善医学,是顺应天地生养之道的大学,是天人合一的大学。仁爱生养是天道,是物皆有灵。为符合生养之道,恳请诸位患者在治疗之时,心怀仁悯,以不伤生为基本,能用草药治疗就不要用动物药治疗,能用针灸治疗就不要用草药治疗,能用手法治疗就尽量不要用针灸治疗,能用祝由方治疗就不用手法治疗。顺应天地生养保全仁爱不杀,使天下无戾气而长生。愿天下人无病,愿医生皆闲暇。

●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具体包括气滞、血瘀、寒袭、脏腑虚损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不和,致冲任损伤。我们在辨治过程中,除时时照顾患者月经生理外,还应该行其气血,适其寒温。

虽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对于月经不调的方药辨治,虚寒型,常用温经汤加减;气虚型常用归脾汤加减;血瘀型,属寒瘀者用少腹逐瘀汤,属热瘀型,常用四物汤加凉血散血之品;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除上述类型辨治外,陈宝贵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益肾暖宫方由《金匮要略》里的名方——“温经汤”化裁而来,主要针对的是由肝血不足、肾阳亏虚、寒凝胞内引起的四肢不温,下腹坠胀、疼痛,白带多,痛经,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甚则经闭,脸色黯而不华,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大便不实等症。

制作方法:炙黄芪、当归、淡附片各克,白术、柴胡、肉苁蓉、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各90克,茯苓、制香附各克,紫石英(先煎)克,淫羊藿、怀山药各克,白芍药50克,肉桂45克,野山参20克,干姜20克,藏红花5克。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后,加入鹿角胶、阿胶各90克,白文冰克收膏。每晨一匙,开水冲服。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因体质有所不同,如需要熬制膏方,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四物汤

四物汤组成:熟地黄(九蒸九制)12克,杭白芍12克,岷当归10克,川芎8克

四物汤以甘温味厚的熟地黄为主药,滋阴养血;配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和营养血,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此方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经典组合,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调养。

月经不调(月经提前或推迟均在5天以上)

干藕节*半斤,炒黄磨成粉,黄酒送服,一日三次,一次2钱,服完即每月准时来经。

血崩(月经量太多)

黑木耳共2两,炒脆磨成粉,红糖水送服,一次3钱,一日二次,服完可愈。此方要在来经时用。

艾灸治疗:

艾,纯阳之性,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经期艾灸,则能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而所必须把握的是,五行兼顾,调和阴阳,补泻兼施,和利血脉。现将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案1

李女士,43岁,服装销售。年1月19日首诊。

患者来诊时,上半身热出汗下半身寒膝盖以下凉,手指麻,经期腹痛并牵引头痛,特别严重时从鼻翼两侧向上痛,痛不敢触摸,特别痛苦。提示:来之前,医院,先后做过CT、核磁多种检查,并服用过中西药品,症状未退已达10年之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胃胀,尿频(气虚,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疗方法:单双日配上不同组穴,单日灸第一组穴位,双日灸第二组穴位。每次50分钟,10次1疗程。嘱之勿食辛辣、油腻、寒凉饮食。

第一组穴位:合谷、膻中、中脘、期门、神阙、关元、中极、血海、冲门、绝骨、三阴交、地机、太冲。

第二组穴位:内关、风池、膈俞、脾俞、肾俞、次髎、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治后效果:3日后所有症状均有好转,10天后来月经未感腹痛或头痛。月经期间,继续施灸,身体轻松,头部清醒,经量正常,未感不适。

二诊(年1月30日):单日灸第一组穴位,双日灸第二组穴位。

第一组穴位:膻中、中脘、期门、神阙、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冲门、地机、太冲。

第二组穴位:内关、风池、膈俞、脾俞、肾俞、次髎、三阴交、太溪。

治后效果:月经正常,无任何不良反应。两个疗程后所有症状全无,随访6个月无复发。

案2

巩某,女18岁,大学学生。年10月19日首诊。

患者来诊时,头晕腹痛,面色苍白,手脚心冰凉潮湿,月经来了20余天仍没净。提示:来之前,长期服用中草药,导致脾胃虚寒,气短无力,食欲下降,夜尿增加。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肾阳虚、脾虚、肝肾阴虚。

治疗方法:单双日配上不同组穴,单日灸第一组穴位,双日灸第二组穴位。每次50分钟,10次1疗程。嘱之勿食辛辣、油腻、寒凉饮食。

第一组穴位:通里、膻中、中脘、梁门、神阙、关元、气海、冲门、血海、足三里、复溜、太冲、隐白。

第二组穴位:合谷、内关、百会、大椎、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

治后效果:当日胃感温暖,痛感全无,一股暖流在全身流动。3天后月经止住,面色见红润,手足见暖和。7天后整个身体有力,呼吸通畅。

二诊(年10月30日):单双日配上不同组穴,单日灸第一组穴位,双日灸第二组穴位。每次50分钟,10次1疗程。选穴同首诊。

治后效果:后月经准时到来,经量少而红。经期第二天,色量正常;经期第三天,经量多,色正常;经期第四、五天经量减少,经期第六天停止。此后,整个经期身体未出现任何不适。3个月后随访,痛经、量少、延长等症状再无复发。

按:月经的正常与否被视为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无论哪种症状表现,量大提前或量小错后,忽前忽后或忽大忽小,腹痛腰痛或头疼乳痛,但概括起来,不外乎血热、寒凝、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五种因素互为因果所致。

月经期间乃女性很精妙的生理调整过程,把握这一时间节点,适度引入外力之热能源,在内生成更多的正能量,则可达到标本兼治。

多年来我们运用升阳、开泄、畅达的中医灸法理论,形成局部、远道和特殊组合配穴之术,配上特有的智能罐体,作用于精选穴位,使女性经血收放自如,气血充盈平衡,月经恢复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ozw.com/jblcbx/1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