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病因
西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中医认为主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逐渐衰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绝,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所出现的生理变化。
有些女性可以没有任何不适,顺利渡过更年期,但有些女性由于体质或精神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一时不能适应这些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候。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年龄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症状
主要有两方面的症状:
1.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潮热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更年期综合征如何调养
1、药物调养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因此十分注重对症用药。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症状表现,使用不同的药物,真正做到药到病除。蔡氏妇科对本症的辨证论治,原则上以肾为主,并重心肝。
对于情志方面的证治,首先须注意精神治疗,关心病人痛苦,倾听主诉,不厌其烦,态度和蔼,表示同情,并且善于开导解说,使其定心宽慰,缓和紧张情绪,避免刺激对方,如处理得当,常可勿药而先见效果,然后处方,方可事半功倍,这一点至为重要。
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特别是悲伤欲哭,可先随症用药,蔡氏妇科常用甘麦大枣汤合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淮小麦须用30克,否则不易见功。对于兼有潮热者也有一定效果。
胸闷不快,大便失畅者,可增广郁金、全瓜蒌尤妙,藉以宽胸解郁,兼通腑道;或用成药越鞠丸以舒肝解郁。
部分紧张激动较甚,不能自控的患者,前方可选加九节菖蒲、龙齿、朱远志、磁石、珍珠母、柏子仁等,以镇惊宁神。如记忆力差,健忘不宁,夜不安眠,梦扰纷纭,可常服枕中丹。待上述症状缓解后,即用六味地黄丸或麦味地黄丸巩固之,或六味地黄丸随症加减。
如出现月经过多,崩漏,则须对症治疗。主要治法,首先区分阴阳。
阴证或崩或漏,色暗淡,质稀薄,面色苍白,头晕面浮,神疲畏冷,足软欠温,大便不实,或黎明便泄,溲频失禁,舌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脉沉细而软,系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可用四物汤去川芎增熟附子、炮姜、旱莲草、煅牡蛎等。平时辅以右归丸或归脾丸。
阳证经多先期,或崩或漏,色鲜或紫,烦躁不宁,紧张激动,潮热汗出,面赤升火,口干便结,溲频灼热,舌质红,苔薄或腻,脉弦细或细数,系肾阴不足,宜龟板、生地、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煅牡蛎等,随症加减。
2、心理调养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在药物调养的同时,十分注重心理调养的作用。首先应该让患者明确,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不必过分焦虑,从而解除思想负担,保持乐观情绪。
3、日常调养
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在心理上,患者要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人生的必然阶段,不必过于纠结。
因此要调整好心态、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建立和睦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同时要积极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②饮食规律很重要,每个人都提倡合理营养,但是没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要坚持。饮食以低盐低糖,及低脂肪食物为主,但又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足量的纤维素及矿物质的摄入。
多食用(所谓多食用是说可以经常吃,不是说天天吃,年年吃)
1、木耳。木耳有黑木耳和白木耳之分。中医认为白木耳有润肺止咳、生津滋阴、益气和血、补脑强心及补肾的作用,对女性更年期肺肾阴虚、燥热口干、虚热口渴者,食之最宜。黑木耳则有补气作用,更能凉血止血,故更年期月经紊乱尤其是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时,尤为适宜。
2、燕窝。性平味甘,有滋阴润燥,益气养阴,添精补髓,养血止血的功效,是一味清补佳品。对体质虚弱,肺肾阴虚,或表虚多汗的更年期妇女,宜常食之。
3、百合。亦为一种清补食品,有润肺、补虚、安神作用。若女性在更年期出现心神失常、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失眠不安者,最宜使用。
4、莲子。性平味甘涩,有益肾气、养心气、补脾气的功用。适宜女性更年期心神不安烦燥失眠,或夜寐多梦、体虚带下者食用。
5、枸杞子。性平味甘,是中医最常用的滋补肝肾的中药,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枸杞子泡茶饮,以调补肝肾。凡更年期女性皆宜食用,对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者,食之颇有裨益。
6、桑椹。更年期女性宜常食些新鲜的桑椹果。桑椹具有滋阴补肾、充血液、息虚风,清虚火”的作用。女性更年期肝肾阴亏、头晕腰酸、手足心热、烦燥不安、心悸失眠、月经紊乱时,常吃些桑椹,可以收到补肝、益肾、滋阴、养液的功效。虚液退而阴液生,则肝心无火,魂安而神自清宁。
7、甲鱼。性平味甘,有滋阴作用。清王孟英说它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故对肝肾阴虚,或阴虚内热,出现手足心热,或烦热不安,或头昏腰酸、月经紊乱不止,或烘热汗出、舌苔光剥者,最宜食之。
8、鸭肉。性凉味甘甜,是一种滋阴清补食品。对于女性更年期阴虚火旺者食之最宜。
9、牡蛎肉。性平,味甘咸,能养血滋阴,对阴虚内热、烦热失眠、心神不安的更年期者,食之最宜。
此外,更年期妇女出现肝肾阴虚、内热偏旺的综合征候群时,还宜服食芝麻、首乌、海参、西洋参、沙参、当归、藕等。若兼有肝热偏重者,还宜吃些芹菜、马兰头、黄瓜、丝瓜、绿豆、荷叶、蕃茄、菠菜、胡萝卜、菊花、决明子等。
③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很重要,家人也应该了解更年期症状。对他们的行为或情绪上的异常变化要充分理解,及时给予安慰并避免无谓的争吵。
④生活规律很重要,古语说,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预防更年期综合症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⑤要坚持适度的锻炼,以保持骨骼韧带的弹性和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
更年期综合征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之物,食后会使本已兴奋的神经系统进一步亢进,同时又会伤津耗液,加重烦躁激动,出现潮热汗出等症状。
2、忌食煎炒之物,该病症以阴虚内热型居多,食后会损伤阴液,加重内热之症,使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更严重。
3、忌食热性之物,主要针对阴虚内热型患者而言,食后会加重内热,出现烘热、失眠、口渴等一系列内热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小验方
百合:百合60克,加红糖适量,水煎后服用。功效:适用于绝经前后心神失常、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失眠不安者等。百合具有润肺、补虚、安神作用。甘麦饮:淮小麦3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水煎。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潮热出汗、烦躁心悸、忧郁易怒、面色无华者。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体乏力、皮肤粗糙者。杞枣汤:枸杞子、桑椹子、红枣各等份,水煎服,早晚各1次。功效:适用于更年期有头晕目眩、饮食不香、困倦乏力及面色苍白者。毕丽娟医学博士,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
先后跟随黄素英主任、蔡小荪教授学习,是蔡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第二负责人,全国名家蔡小荪工作室和全国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工作室成员。
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胡国华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主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擅长:运用蔡氏妇科周期疗法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乳腺小叶增生、多囊卵巢综合症、产后病、更年期综合症、色斑、痤疮等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门诊在线预约回复“医师姓名+本人姓名+本人手机号”即可!
或点击“阅读原文”在线预约
本文医院医师观点记录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持有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沟通,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