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正常、经行血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为“经水过多”或“月水过多”一般认为每次月经量以30--80毫升为适宜,若超过毫升为月经过多。本病常与月经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伴随月经先期、量多等可发展为崩漏。
西医学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发的月经过多、可以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机制为冲任失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经量增多,临床上分为气虚、血热和血瘀三种类型。
1、气虚型
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少气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苍白。
治疗原则: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方药:《固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炒升麻、炙甘草;
若经期血量甚多、加阿胶、乌贼骨、生牡蛎、艾叶炭固摄止血;
若小腹冷痛、加艾叶炭、炮姜炭暖宫止血;
若腰酸、胀痛加炒续断、炒杜仲、补骨脂温肾固冲;若经行有块、量多、加益母草、三七、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
2、血热型
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口渴心烦、尿黄便秘。
治疗原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保阴煎》加减;生地、熟地、芍药、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炒地榆、槐花;
若经行血粘稠有臭味、黄带淋漓、下腹坠痛、重用黄芩、黄柏、加马齿苋、败酱草、薏苡仁清热解毒;
若热盛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玄参、麦冬生津止渴;
若肝经郁热见心烦口苦、乳胀、加川楝子、郁金、牡丹皮、炒山栀子舒肝清热止血;
3、血瘀型
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素小腹胀痛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三七
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三七
若经行腹痛甚加元胡、香附、理气化瘀止痛
若血瘀夹热兼口渴心烦、加黄芩、黄柏、炒地榆;
若小腹冷痛加炮姜、艾叶炭温经止血;
若经量多色红、加侧柏叶、血余炭、仙鹤草凉血止血;
若疲乏无力加黄芪、白术健脾益气;
本文作者:李昌海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授权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发表,版权归作者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i
邮箱:zst88zst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