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话
生理周期各阶段的激素波动
大家好,连载更新到第三章,是基础生理的最后一章。
考虑到本文的目标读者很大一部分小白,为了让刚刚接触训练新手能克服知识壁垒,因此作细致的分篇,并控制篇幅。
同时,大量密集的信息会降低阅读体验,对读者的注意力时间要求较高,所以做分篇细讲,希望一部分知识水平较好的读者们见谅。
我们上节讲到了生理周期的具体划分,主要是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卵泡期又分为早晚两个阶段,黄体期又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我们还做了这幅图:
忘记的读者们补课渠道在下方:
女性专栏
女性生理期运动建议(一)
女性专栏
女性生理期运动建议(二)
第一节,我们首次提到了女性生理周期产生波动的主要激素是雌二醇和孕酮素。
雌二醇在月经周期有两次高峰,孕酮素有一次高峰,本章将会把月经周期各个阶段和这两个激素的高峰期,从时间上对应起来。
读完本文后,读者们应该会对女性生理周期及其激素变化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正文
雌二醇生理周期内波动规律
雌二醇在生理周期有两个高峰,一个高峰在生理周期的卵泡中/晚期,一个在黄体中期。
雌二醇的第一个高峰位于卵泡中晚期,这就意味着雌二醇在卵子生成、排出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诉诸原理,我们会对雌二醇对卵巢和子宫环境的生理影响作一个简单介绍。
雌二醇的生理作用包括但不仅限于:
1.高浓度的雌二醇会抑制卵泡的生成,从而控制一次月经周期内卵巢产生卵泡的数量「有且仅有1个」,从而抑制最终受精卵的数量「1个」。
2.高浓度雌二醇会间接促进成熟卵泡进入输卵管,并向子宫运动,即——排卵。
3.雌二醇会提高性欲,诱导性行为发生。
4.雌二醇降低子宫内黏液的黏稠度,有利于精子进入,利于精卵结合。
5.有了雌二醇的提升,才会间接诱导孕酮素的分泌。
6.雌二醇会逐步刺激子宫内膜增生,有利于黄体期阶段,受精卵的着床。
上述功能的1、2、3、4点,符合卵泡期和排卵期所表现出来的卵巢、卵子生理特点
同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雌激素在卵泡期晚期和排卵期存在高峰。
而功能的5、6则对应了黄体中期子宫的基本生理反应
身体在这两个阶段需要完成:“促进卵泡安全发育、移动到子宫”和“子宫成功接住卵子/受精卵”的过程。
也恰恰对应了上述雌二醇的功能。
放到前文的阶段图就是这样:
孕酮素生理周期内波动规律
孕酮素的高峰期主要来自黄体中期,同期爆发于雌二醇的第二次高峰期。
因此,孕酮素的主要功能便是满足子宫在黄体期的生理要求——维持良好的子宫内膜环境,使卵子/受精卵安全着床于子宫,并且发育为黄体。
呼应需求,孕酮素具体生理功能也如下:
1.增加子宫粘液的黏稠度,从而导致精子难以进入子宫受孕。
2.孕酮素的升高,会抑制雌二醇的升高,从而使月经周期进入黄体期。
3.孕酮素对雌二醇的「抑制作用」,使子宫内膜不会因为雌二醇无限增厚,诱发一系列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同时也优化子宫内环境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子宫内膜不是越厚越好」。
4.孕酮素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反应,避免受精卵和母体产生排异,导致流产。
5.孕酮素维持子宫内膜处在受孕的良好状态,而孕酮素的降低则也标志着经期的到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上述5点,全部满足了女性身体在黄体中期,所需要开展的生理功能,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孕酮素会在黄体中期达到高峰。
因此,孕酮素在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如下图所示。
把雌二醇和孕酮素结合,就是这个图:
看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第二阶段的两个高峰,孕酮比雌二醇高,孕酮又会抑制雌二醇,那为什么雌二醇还会有一个高峰呢?
事实上,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身体在黄体中期需要雌二醇帮助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也就是说雌二醇在黄体中期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即便有抑制关系,身体也会将孕酮对雌二醇抑制作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事实上,在黄体中期,孕酮/雌二醇的比值为~,从浓度单位看,是孕酮高。但是孕酮对雌二醇的抑制并不是一个单位孕酮对一个单位雌二醇这么来的。
所以,孕酮高峰并不会完全抵消掉雌二醇第二次高峰对子宫的效果。
———————————插入—————————
同时我们需要提及:在孕酮/雌二醇的比值存在一个巨大的区间-,这就导致了女性在同一个周期阶段,身体周期的巨大差异,涉及到锻炼安排,我们在此先埋下一个伏笔。
———————————插入—————————
到此,我们学习了女性月经周期中的两大主要激素——雌二醇和孕酮素,以及它们在周期中的分泌规律。
下一节我们将会开始涉及它们和运动的关系,请大家期待~
笔者已开通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