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断崖,已经冻得本人的武林绝学“寒冰神掌”开始蠢蠢欲动了——手脚冰冰凉,咋捂都捂不暖。
这温度,大约很多小仙女也和我一样,纷纷化身“折翼天使”,缩手缩脚;
来个大姨妈,感觉小腹凉凉到“漏风”;
甚至还有:“我大姨妈都给冻没了”……
大家开始疑惑
我这么怕冷、四肢冰凉,不会“宫寒”吧?
痛经、小腹凉等症状就是“宫寒”呢?
如果真的“宫寒”了怎么办呢?
……
严格来说,“宫寒”并不是中医专用词。但是“宫寒”已经深入人心,多数女性都从不同的途径对这个词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
今天,要和大家认真聊一聊“宫寒”这件事。
何谓“宫寒”?“宫”,从中医角度分析,相当于西医中的子宫、卵巢、输卵管。
“寒”在中医中有虚实之分:
“实寒”,指贪凉涉水、久居湿地、贪食寒凉,经期或产后寒邪侵袭等招致外寒侵入,停滞胞宫而表现的寒证;
“虚寒”则为脾肾阳虚,寒从中生,并凝滞胞宫,而出现寒证表现。
因此,临床“宫寒”多指由外来寒邪或者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胞宫,而发生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疾病的一类病症统称。
“宫寒”有什么表现?下腹冷痛,得热痛减
肢冷畏寒,或腰膝酸软,腰痛如折
口淡无味,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夜尿增多
小便频或失禁,大便稀溏,带下清稀量多
面浮肢肿,经期腹痛,经暗有血块等
为什么会“宫寒”?内部因素(内寒):与先天体质有关。比如有些女性是早产儿或者由父母遗传造成“寒性体质”,平时特别怕冷、对气候凉暖很敏感、手脚容易发凉,这类就容易出现“宫寒”。
外部因素(外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贪吃冰冷的食品或饮料,穿着单薄,如露脐装、短裙等,夏季空调温度过低等不良习惯。
另外,现代人过多使用苦寒药物,如长期的清热败毒、清热除湿等,易损伤阳气,导致寒邪内生。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宫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宫寒”只是导致妇科疾病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症状都是“宫寒”导致的哦。
所以,大家不要有点手脚冰凉等症状,就盲目把自己定义为得了“宫寒”,正确判断症状背后隐藏的寒热虚实非常重要。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