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注意!注意!
今天就是冬至节气啦!!!
伙伴儿们
可千万别光记着嘴馋吃饺子
还要忌这些事儿哦!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
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至于为什么要庆贺这么一个节日呢?
《汉书》中这么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冬至,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12.22
农历:十一月初五日
丁酋年
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寒冷将至
气候特点:暴雪、低温
风俗活动:享祀先祖,官放关扑
风俗食物:吃水饺、吃汤圆、喝羊肉汤
冬至假期:汉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三侯: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隐含意蕴: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阳生春又来”
明清时期冬至有“肥冬瘦年”之说
不仅皇帝祭天
连旧日北京四九城内外的百姓家
也像年三十那样
准备好吃的,“守冬至夜”
—北方饺子
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苏州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闽南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宁波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台湾糯糕
我国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古时候,冬至后农事减少
也不利于室外活动
所以,老北京人一般都开始“猫冬”
讲究一点儿的游戏
大家会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点图的方法讲究“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每填满九个小格,就过了一个九,填完了八十一个小格就出九了。
滑冰车、拖冰床
旧时,喜爱学习武术的孩子们都在冬至这天拜师学艺,老北京称之为‘看冬’之俗。精力充沛一些的男孩子,会在什刹海、护城河结冰后玩冰车,“拖冰床”的游戏。
相传慈禧太后也爱玩拖冰床。慈禧、妃嫔们、各府福晋、格格坐在拖床上,太监们在前头拖床,如纤夫一般,拖着拖床,飞一般前进。快乐不可言。
后半段,抛银元,看大伙儿在冰上一个劲儿地疯抢,摔得四脚朝天,老佛爷就高兴了。不是慈禧要犒劳众人,而是变着法儿的给自己找乐儿。
冬至养生有“五忌”
冬藏要藏阳气!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
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忌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房事
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不可过度而伤身。
四忌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五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万物之始,阳气为重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
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
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
但需要注意的是
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
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
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
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
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三九“补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
冬令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家称之为“补冬”
冬季进补可食用羊肉、牛肉
等温热的食物防“三九寒冷”
还适宜进补阿胶、膏方等
效果几乎是平时进补的两倍
然而
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
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
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
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
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
别忘补充津液
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
柚子、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女性冬至养生
女属阴,为凉性
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
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
所以,女性朋友们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哦
1
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
坚持晚间泡脚
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
适量进补
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
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4
注意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
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等。
天冷了
别忘了问候父母
小时候每到冬至
妈妈总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给孩子们吃
长大后离开家
每到节日的时候尤其想念妈妈的味道
其实他们也更想你
冬至了,天冷了,别忘了问候父母
▎图文:来自大北京(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赞赏